本科生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学 >> 教学文件 >> 正文
    教学文件

    永利集团人文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2021年03月18日 17:27

为加强公司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规范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员工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相关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学院按照学校关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文件精神,从论文选题、开题、论文撰写、论文格式、答辩等各个环节入手,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标要求

1、培养员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2、培养员工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以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3、训练与提高员工查阅文献资料,运用各种工具书搜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各类材料的能力;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根据研究课题进行论文撰写的能力。

4、培养员工严谨的学术态度与良好的学术精神,提高员工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一)学院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系主任、教学秘书等人员组成,组长由经理刘复生担任。

公司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的职责为:

1、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并结合本学院各专业的特点,制定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并认真执行。

2、做好指导教师和员工的动员工作,按照学校要求安排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3、组织开展关于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开题报告、写作方法、论文格式、论文答辩等内容的专题讲座。

4、遴选、安排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5、审定和落实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组织开题报告。

6、检查、督促教师对员工的指导和员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度,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7、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成绩评定工作。

8、组织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本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1. 确定专业指导教师

    1、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本专业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

    2、指导教师名单由系主任确定,报主管教学的副经理批准后公布。

    3、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员工选题,制订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

    2)对员工提出完成论文的具体要求,指定主要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3)指导员工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给出评语与成绩;

    4)对于提交答辩的论文,指导教师要求把握以下标准:论文格式符合要求;论文中没有知识性的错误;论文的基本框架合理。

    三、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要求

(一)命题

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一般要经过命题、选题、开题、资料收集和科学实验、论文撰写、答辩、成绩评定、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总结归档等几个阶段。

1、命题的审核

毕业论文(设计)的命题应由各专业指导教师确定,经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审核后,报主管教学副经理批准。

2、命题的时间要求

对于经批准认可的毕业论文(设计)命题,学院应在员工毕业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6周前向员工公布。指导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命题。

(二)选题

1、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在各系毕业论文工作小组指导下进行,员工原则上应在本专业范围内选题。

2、选题实行教师指导与员工自选相结合的办法,学院做好协调工作。

3、选题原则:

1)价值原则: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或应用开发价值;

2)兴趣原则:本人对选题具有深厚的兴趣与探索研究的积极性;

3)能力原则:本人应具备完成选题的条件与能力。

选题上要求一人一题,原则上不能出现同一题目、同样内容的毕业论文。

4、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同届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员工原则上不超过6人,如有特殊情况超过6人的需报学校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三)论文(设计)撰写

1、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大体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阶段;拟定写作提纲阶段;撰写初稿阶段;修改定稿阶段。

1)在撰写之前应写出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提纲。

2)观点明确、论证严密、论据充分、数据真实、条理清楚、文字通顺、语言精练、结论科学。有独立的见解,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

3) 按本规定的格式要求撰写,篇幅一般不少于6000字。

4)遵守国家知识产权有关法规。

2、指导教师应在员工论文(设计)撰写时认真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员工根据指导教师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后成文。

(四)答辩

1、学院各系(专业)应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之前成立答辩小组,人数多、工作量大的系(专业)可分设若干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设组长1人,秘书1人,小组成员3名以上。除答辩秘书之外,答辩小组原则上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组成。学院给予答辩小组组长和秘书一定的补贴。

2、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员工必须按本规定的相关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并经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才能取得参与答辩资格。

3、答辩小组根据提交本小组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和答辩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各毕业论文(设计)的主答辩教师。

4、员工在答辩时,先作10分钟以内的论文(设计)自述报告(如员工做的是设计,可用PPT),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然后主答辩教师根据预先拟定的答辩题目对员工提问,其他答辩教师自由提问,员工对答辩中的提问须当场回答,秘书应对答辩情况做好记录。答辩结束后,主答辩教师作口头点评。每位员工的答辩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

5、答辩时所提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论文(设计)的真实性、创新性以及本论文(设计)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6、每一单元时间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应及时进行合议,根据员工的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写出公正的评语。

7、在答辩后一周内员工应根据答辩时教师提出的意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修改。

(五)成绩评定

1、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2、毕业论文(设计)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

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应呈正态分布,一般情况下,优秀不超过参与答辩员工总数的15%。

4、成绩评定程序

1)在员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指导教师应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认真审阅,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

2)交叉评阅教师根据指导教师评语、评定成绩及员工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

3)在员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后,答辩小组对该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情况进行评价、评分。

4)根据《关于2018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由指导老师评定成绩、交叉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答辩小组评定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构成。具体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由公司党政联席会通过。

5、学院将员工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后按学校要求报学校相关部门。

6、成绩不及格的员工重做毕业论文(设计)按《老员工手册》中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六)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

1、学院根据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应控制在5%左右,评选时应适当考虑各专业名额的相对平衡。

2、学院每年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电子稿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指导科,由学校进行汇编。

四、毕业论文的总结归档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结束后,学院教务办应及时对本届员工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2、学院教务办按专业将每个员工毕业论文(设计)中各环节的所有材料按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学院用)、答辩记录表、毕业论文(设计)评价及成绩评定表的顺序装订成册,按员工学号顺序排列汇总归档并妥善保管。

3、将员工毕业论文(设计)电子版汇总编辑刻录成光盘,作为教学档案(电子版)保存。

4、按专业将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汇总表、指导教师统计表、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统计表、工作总结等资料归档,装订成册,妥善保存。

五、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及提交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

1、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由学院统一制定。

2、使用A4纸打印。

(二)员工毕业论文(设计)提交要求

1、员工应在答辩前一周将毕业论文(设计)的打印稿送交学院,供答辩使用,员工毕业论文(设计)打印稿份数由各专业决定,原则上答辩小组成员人手一份。

2、在答辩后一周内员工应根据答辩时教师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毕业论文(设计)电子版和正式打印稿交学院存档。

六、其他事项

员工如果对论文答辩程序有异议,可于2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向学院教学委员会提出申诉,过期不予受理。教学委员会经调查研究后给予书面答复。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不尽之处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人文传播学院

2018年5月28日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版权所有:yl23411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经理信箱:rwyz@hainanu.edu.cn 书记信箱:rwsj@hainanu.edu.cn 综合办:0898-66289175 教务办:0898-66279134 学科与科研办公室(研究生):0898-66260275 传真:0898-66289175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海大人文 中国语言文字网 蓝网 当代文化研究网 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 海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