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规划课题之一,海南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媒体形象调查结果近日出炉。调查显示,在负面报道上,海南3家主要报纸的版面平均指数是大陆报纸平均值的2.27倍,网络上关于海南的负面报道是正面报道的1.66倍。该课题组主持人、永利集团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毕研韬表示,这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海南的形象是负面的。 课题组通过网上调查显示,72%的网民在来海南之前会考虑海南的治安状况;没来过海南的大陆人士中,有67.3%的网民对海南社会治安“不满意”。 毕研韬举例说,网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到了广东,才知道自己钱少;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官小;到了海南,才知道自己肾不好!海南在岛内外的形象受到扭曲。海南的形象事关岛内居民对政府施政水平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态度,事关海南的投资环境及其对外交往与合作。如果不准确诊断海南的形象偏差、采取科学手段修复其形象,海南的发展还会继续受其制约。 毕研韬认为,目前海南在形象塑造方面“多种渠道,多种声音”的现状,导致改善海南形象的努力被抵消,海南形象不仅多元化而且非常模糊。这反映出政府对信息社会的管治理念和能力亟待提升。 研究人员表示,地方政府往往只关注特定事件的解决,没有建立起长效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治理社会信息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容易招致新闻界和学术界的逆反心理、降低大众传媒的社会功用和政府施政能力。 毕研韬介绍说,国内部分省市的经验表明,区域形象是可以精心设计并人为塑造的。他建议,今后海南应积极推动政治传播研究;变“硬控制”为“软控制”,多用法律约束取代行政干预;变“被动堵截”为“主动疏导”;变“单一控制”为“综合控制”。此外还要积极培育社会媒体监督团体、努力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 毕研韬表示,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特区,其信息环境具有不同于其他省市的独特表征,只有深入研究海南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及其规律,以科学理念指导海南形象建设,才能保障海南的和谐健康发展。 (文/尹海明) //www.hainanu.edu.cn